鹅传染性腹膜炎(鹅蛋子瘟、鹅卵黄性腹膜炎、鹅大肠杆菌性生殖器官病)综合防治方案
鹅传染性腹膜炎又称鹅蛋子瘟、传染性卵黄性腹膜炎或鹅大肠杆菌性生殖器官病,是产蛋母鹅在产蛋期间发生的以输卵管发炎、卵泡破裂、卵子变形或变性为特征,最终导致弥漫性、卵黄性腹膜炎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。病鹅治愈后往往失去种用价值,给养殖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。
本病发生于产蛋期的公鹅和母鹅,往往在产蛋初期或中期开始,贯穿整个产蛋期,发病率可达25%以上,死亡率在15%左右。病鹅所产种蛋的受精率和出雏率明显降低。通过带菌公鹅与产蛋母鹅交配传染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。当母鹅停止产蛋后,本病的流行即终止。
母鹅病初表现为精神沉郁,食欲减退或废绝,独居或在水面漂浮,产软壳蛋或畸形蛋,产蛋率直线下降,泄殖腔周围的羽毛上沾有污物。最具特征的是,排泄物中混有黏性蛋白状物及凝固的蛋白和卵黄小凝块。到后期,病鹅食欲废绝,消瘦,产蛋停止,腹部膨大,眼球凹陷,脱水,行走困难,最后衰竭死亡。
公鹅的主要症状是阴茎严重充血,肿大2~3倍,有的阴茎踝露体外不能缩回,剥除结痂后呈出血性的溃疡面,失去配种能力。多数公鹅在泄殖腔周围也有同样的结节。
该病主要发生于产蛋鹅,病鹅治愈后往往失去种用价值,会给养殖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,需要引起养殖户的注意。